望远镜的分类
望远镜的分类方式
主要根据其工作原理(观测的电磁波段)、主要用途以及安装方式/平台来划分。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类:
一、 按工作原理/观测波段分类(最核心的分类)
1. 光学望远镜:
原理:收集和聚焦可见光。
主要类型:
折射望远镜:使用透镜作为主光学元件(物镜)来折射(弯曲)光线并聚焦成像。伽利略式和开普勒式是早期代表,现代主要是消色差、复消色差等改进型。
优点:成像锐利、对比度高、镜筒封闭不易积尘、维护相对简单。
缺点:大口径制造成本高昂、存在色差(需特殊设计消除)、镜筒较长较重。
反射望远镜:使用凹面镜作为主镜反射光线并聚焦成像。牛顿式、卡塞格林式、格里高利式等是常见设计。
优点:大口径成本相对较低、完全没有色差、镜筒可以较短。
缺点:主镜需要定期校准(光轴)、开放式镜筒易积尘、可能有彗差(需修正镜)。
折反射望远镜:结合透镜(改正镜)和反射镜(主镜)来修正像差并缩短镜筒长度。施密特-卡塞格林式、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式是最流行的设计。
优点: 镜筒非常紧凑便携、像差修正良好(尤其适合摄影)、封闭镜筒。
缺点:通常比同等口径反射镜贵、改正镜复杂、存在一定场曲。
2. 射电望远镜:
原理:收集和分析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波长从毫米到米级)。
特点:巨大的碟形天线(抛物面反射器),不受昼夜和天气(云层)影响,能探测光学望远镜看不到的现象(如中性氢、脉冲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例如:中国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美国Arecibo(已退役)、甚大天线阵。
优点:穿透力强,可全天候观测,揭示独特天体现象。
缺点:分辨率相对较低(需甚长基线干涉技术提升)、数据量大且处理复杂。
3. 红外望远镜:
原理:专门观测红外线(波长比可见光长)。
特点:需要冷却探测器以减少自身热辐射干扰,镜面有时镀金以提高红外反射率。可在特殊波段穿透尘埃。例如:地面IRTF、斯皮策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优点:能观测冷天体、恒星形成区、被尘埃遮蔽的天体核心。
缺点:大气中的水汽强烈吸收红外线,故大型地基红外望远镜需建于高海拔干燥地区或送入太空;探测器需深度制冷。
4. 紫外望远镜:
原理:专门观测紫外线(波长比可见光短)。
特点:镜面镀特殊材料(如铝加氟化镁保护层)以提高紫外反射率。大气层几乎完全阻挡紫外,故必须部署在太空。例如:国际紫外探测器、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紫外仪器、星系演化探测器。
优点:研究高温恒星、星系演化、星际介质。
缺点:必须太空运行,技术复杂。
5. X射线望远镜:
原理:观测能量很高的X射线。
特点:X射线会穿透普通镜面,需采用掠入射设计(光线以极小角度擦过嵌套的抛物面和双曲面镜),或编码孔径掩模技术。必须部署在太空。例如: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XMM-牛顿卫星。
优点:研究高温等离子体、黑洞吸积盘、中子星、星系团气体、超新星遗迹等极端天体。
缺点:光学系统复杂且昂贵,必须太空运行。
6. 伽马射线望远镜:
原理:观测能量最高的伽马射线。
特点:伽马射线光子极少,探测器通常不聚焦成像,而是记录光子方向、能量和到达时间。或采用编码孔径掩模技术间接成像。主要部署在太空,也有大型地面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探测大气次级效应。例如: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
优点:研究宇宙中最剧烈的现象:伽马射线暴、活动星系核、脉冲星、暗物质(间接探测)。
缺点:探测效率低,成像困难,背景噪声大。
二、 按主要用途分类
1. 天文望远镜:
目标:观测天体(恒星、行星、星云、星系等)。
特点:通常追求大口径(收集更多光、提高分辨率)、高精度光学系统、稳固的赤道仪或地平式支架(跟踪天体)、常配备各种终端设备(目镜、相机、光谱仪)。涵盖上述所有波段。
子类:
专业天文望远镜:大型地基或空间望远镜,用于前沿科学研究。
业余天文望远镜:爱好者使用,尺寸和复杂度各异,以光学(折射、反射、折反射)为主。
2. 双筒望远镜:
目标:手持双目观察,用于地面观景、观鸟、观剧、巡天等。
特点:由两个平行的折射望远镜(通常为屋脊棱镜或保罗棱镜结构)组成,提供立体感和舒适性。参数如7x50(放大倍率7倍,物镜直径50mm)是常见标识。
优点:便携、易用、视野宽、双目观察舒适。
缺点:放大倍率有限,稳定性不如三脚架支撑的单筒。
3. 观靶镜/单筒观景镜:
目标:地面远距离观察(打靶、观鸟、野生动物、风景)。
特点:通常是中等倍率(15-60x)的折射望远镜,带正像系统(棱镜),安装在三脚架上。强调锐度、色彩保真度和耐用性。有些具备防水功能。
优点:比双筒望远镜倍率高、成像质量好、适合长时间固定观察。
缺点:单目观察,不如双筒舒适便携。
4. 寻星镜:
目标:辅助天文望远镜快速定位目标天体。
特点:小型、低倍率、广视野的望远镜(通常是折射式),安装在主镜筒上,用于初步瞄准。
5. 太阳望远镜:
目标:专门安全地观测太阳。
特点:必须使用专用滤光片(前置全口径减光膜如巴德膜,或赫歇尔棱镜等)或采用投影法,将太阳像投射到白板上观察。绝对禁止直接用望远镜(无论有无目镜)看太阳!专业太阳望远镜(如DKIST)有特殊设计研究太阳磁场和日冕。
三、 按安装方式/平台分类
1. 固定式望远镜:永久性安装在观测台站内的大型望远镜(地基为主)。
2. 移动式望远镜:
便携式:小型望远镜,可由个人携带和架设(如业余天文镜、双筒镜、观鸟镜)。
车载/船载:安装在车辆或船舶上的望远镜(如某些军事或科研用途)。
机载:安装在飞机上的望远镜(如SOFIA平流层红外天文台)。
3. 空间望远镜:运行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轨道上的望远镜(如哈勃、韦伯、钱德拉等)。彻底摆脱大气干扰(消光、湍流、吸收特定波段),但造价极其高昂,维护困难。
四、 按平台高度分类(与安装方式相关)
1. 地基望远镜:建造在地球表面的望远镜。受大气影响最大,但易于维护和升级。
2. 空基望远镜:*安装在飞行于大气层内(主要是平流层)的航空器(如气球、飞机)上的望远镜。部分克服低层大气干扰(尤其红外)。
3. 天基望远镜/空间望远镜:运行在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轨道上的望远镜。完全不受地球大气影响。
总结
选择望远镜时,最关键的考虑因素是:
1. 你想看什么?(天体、地面景物、鸟类、太阳?) -> 决定用途和波段。
2. 你在哪里观测? (光污染、便携性要求?) -> 影响类型/口径和平台选择。
3. 你的预算有多少? -> 限制口径、类型和质量。
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你根据具体需求找到最合适的望远镜。例如,一个天文爱好者入门可能会选择一台小型的牛顿反射式或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而观鸟者则会更倾向于一台带正像镜、锐度好的单筒观鸟镜。
- 上一篇:男人的深情, 藏在这些细节里, 别忽视
- 下一篇:没有了